湖北:“生态警务”举措实 绿水青山成色足
“树龄600多年,高35米、围径7米,是全球现存体型最大、树龄最长的水杉母树。”8月4日,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磨刀溪村,利川市公安局谋道派出所民警侯亚热情向游客介绍“天下第一杉”。
为保护好这棵“植物活化石”,谋道派出所推动当地政府实行“林长+检察长+警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联合保护。侯亚和同事经常进村巡查。
在神农架林区,“森林警长”定期翻山越岭检查有无盗采古树名木情况;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湖警长”通过“步巡+红外摄像仪空巡”,24小时保护野生麋鹿和江豚种群。
近年来,湖北省公安厅聚焦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一系列硬举措做实“生态警务”。全省公安机关严打污染环境、非法捕捞、危害野生动植物等突出违法犯罪,并联合相关部门推进护水、护山、护渔、护林、护鸟行动,助力美丽湖北成色足、底色亮。
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使用暗语邀约猎鸟,发图片作为沟通信号……2024年年底,襄阳市公安局襄州区分局从一条群众举报线索入手,抓获犯罪嫌疑人康某和吴某。面对拒不交代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在省公安厅指导下,襄州警方组织多警种成立破案“尖刀队”,抓获上下线6人。今年3月以来,他们又顺藤摸瓜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梁某等人。至此,这条非法猎捕、运输、收购野生动物犯罪链条被彻底斩断。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获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一批。
湖北公安坚决打团伙、断链条,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在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方面,湖北公安精选环食药侦、刑侦、网安等警力,培育打击犯罪“尖刀队”;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去年12月,湖北公安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林长+森林警长”机制,对全省6.8万株散生古树定期“体检”,并运用无人机对75.8万株群状古树定期巡查;在严打涉江河湖泊违法犯罪方面,2017年年底,湖北公安建立“河湖警长”制,由省市县乡四级公安机关主官分别担任各级河湖警长。目前,全省有近1600名河湖警长。
“‘尖刀队’‘森林警长’‘河湖警长’不仅是称号,更是责任。在‘昆仑’‘平安长江’等专项行动中,他们对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案件串并分析,彻底斩断犯罪利益链条。”湖北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总队长曲汉军说。
2024年,湖北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2600余起。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立环境资源领域案件1300余起。
唱响联防联治协作曲
“乌林镇长江大堤发现疑似非法捕捞车辆……”今年6月初,洪湖市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获悉非法捕鱼线索后,立即将线索通报公安机关。
6月7日凌晨,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夜色中的一处光点引起民警和农业局执法人员的注意。他们当场抓获正在收渔网的犯罪嫌疑人4名。经查,4名犯罪嫌疑人共非法捕捞25.85千克水产品,其中包括一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经救治,活体中华鲟被放归长江。
湖北省构建长江大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和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机制,将公安机关、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和林业等部门责任捆绑,推动工作同频共振。2024年以来,湖北公安会同其他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巡查3万余次。通过一体化打击巡防,今年1月至7月,全省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5.7%。
助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5月8日,在荆州市沙市洋码头,10万余尾中华鲟被放流长江。
鉴于新放鱼苗容易被捕捞,在随后的一周内,荆州市公安局联合长江航运公安局荆州分局进行高频次巡逻,让被放流的中华鲟安全度过适应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湖北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政委吴鹏介绍,湖北公安机关围绕这一目标推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三方共治。
湖北省公安厅在建立常态化巡防机制的基础上,每月组织民警使用无人机对重点生态区、问题集中区开展巡航巡查,每月对全省涉野生动物线索进行集中清查。对涉鸟违法犯罪突出地区,湖北公安实行重点整治。今年年初,湖北省公安厅发现江汉平原有人捕鸟,随即向省林业局发出提示函,组织省级联合暗访组,摸排问题点位22处,立刑事案件4起。4月,又对8个重点点位“回头看”,严防反弹。
从对古树名木定期“体检”,到全天候守护珍稀动物,再到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湖北公安以“生态警务”构建起系统性保护网络,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