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安打造宜居、宜商、宜旅出行样板

    发布日期: 2024-05-27 14:36 来源: 武汉市公安局 【打印】 【下载】
  • 当你行在江城武汉,是否发现人行道变宽了?非机动车道变多了?排队时间变少了?高峰时段变快了?九省通衢的武汉,出行环境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主动识变、求变、应变,从交通管理精细化入手,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商、宜旅样板,以用户思维实现道路交通管理效能与出行体验双提升,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而不断前进。

    慢行安畅提升出行品质

    路网建设和交通出行是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2023年,全市完成146公里高标准慢行交通建设任务,实现非机动车通行安全、连续、舒适、无障碍,逐步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民警对交通设施开展日常巡查。

    “我每天都要骑电动车接送孩子,路口的坎子没有了,不仅对车的损伤小,骑车人也更舒心。”4月23日,记者在汉阳区汉新大道随机采访了一位电动车驾驶员,她对骑行环境的改变称赞有加。

    近年来,针对慢行交通道路被障碍物中断,缺乏连续性、舒适性问题受到社会关注,汉阳区交通大队结合区内道路新、改、扩建工程,一方面坚持与建设、规划部门“四同步”,全生命周期参与新建道路管理,另一方面推进既有道路设施改造提档升级。拿汉新大道而言,改造之前,虽然规划建设了非机动车道,但路口处的高低差达20公分,骑行电动车最明显的感受是到了路口都要来一次“车震”,有的人干脆骑上了机动车道。

    “截至2023年底,我们联合建设部门,对全区共20条道路的主干道和次干道路口的慢行通道已进行降坡处理。”汉阳区交通大队秩序管理中队负责人徐泳说。

    电动车骑行舒适度提升了,秩序自然好转了,但在有些地方连人行道都没有。陶家岭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次干路,改造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022年,在交管部门的建议下,陶家岭路迎来了改造升级,但受先天条件所限,仅北面能改造成机非隔离,南面依然只能混行,为了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统一,汉阳交警在建设初期与相关部门深度沟通,将双向四车道向北整体偏移,硬生生在陶家岭路南面“挤出”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据统计,该路段建成后一个月交通事故数量环比下降了两成多。

    民警调研停车场运行情况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优化好了,一旦遇到机动车乱停挡道,就会出现“肠梗阻”,而这些乱象的克星就是“挡车桩”。据了解,近年来,汉阳区已在144条主次干道上增设了2.7万个“挡车桩”,一方面防止机动车违法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带来安全隐患,也防止机动车损毁城市绿化景观。

    在连通港西路,道路两旁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有序,但两年前却经常可以看到机动车随意占用人行道停放。

    “这条路周边有小区15个,还有学校医院,停车需求大,乱象也就多,一方面我们增设了2200多个挡车桩,同时还牵头盘活了一块闲置土地变为停车场,增加了110个车位,疏堵结合化解了矛盾。”秩序管理中队民警罗权介绍。

    2024年1月,全市停车场及新能源汽车配套工作部署会提出,凡是两年内不打算建设的施工用地,都应结合周边需求建设临时停车场。记者从汉阳区交通大队了解到,近年来,汉阳交警联合多部门从停车需求矛盾入手,调研闲置地块修建停车场,2023年共新增停车场76处,新增停车泊位2.2万余个,慢行、友好、宜居让出行在汉阳更具幸福感。


    共同缔造优化营商环境

    武汉梦时代广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商业综合体,开业期间人流量达15万人次,进出车流量超过1.4万台次。

    高人气和高流量的背后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停车场进出口通行能力供需不平衡,特别是高峰期超出了现有路网的容纳能力;路网匹配不合理,特别是商业体停车场出入口道路与干线道路等级不匹配,在开口处容易出现溢出拥堵;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在此汇聚容易产生混乱,需要进一步规范协调。

    但如今记者探访发现,在周末节假日客流高峰时段,武珞路主干道双向通行平稳,石牌岭路、宝通寺路进出停车场车辆有序排队,共享单车、两轮电动车在各自的区域有序通行、停放。

    “原来是怕堵车不想来,现在明显好转,每周末都会带孩子来。”家住南湖松涛苑的胡女士说。

    由堵到顺的背后竟是武昌区交通大队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依托“小圆桌”会议实现对复杂交通问题“大治理”。

    “优化就是为了利商利民,我们向商场管理方、街道、社区、学校、居民代表提供了多种方案,还发布了征集‘金点子’公告,倾听各方声音。”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夏晓靖说。

    最终,武昌交警结合各方所需,对梦时代内外交通组织进行了综合改造,优化进出口解决了进入停车场与过境交织的问题,使得交通更加顺畅。协调商场为接送孩子的家长争取3小时免费停车权限;在文安街挤出一条潮汐车道在高峰时段供家长等候;此外,我们还帮助企业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交通疏导安保队伍,这使得商、学、居都能够感受到获得感。

    与商场一街之隔的小学门口放学期间无车辆停留

    以同样的方式让旧街焕新颜的还有网红打卡地“昙华林”。去山顶上撸串,在半山里微醺,人手一杯咖啡或奶茶,随时随地拍照打卡,昙华林出圈的背后,是“文明交通共同缔造”理念的深入实践。

    根据前期调研,武昌交警围绕“休闲宜居的社区、活力有序的街区、欢乐多元的景区”制定三种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以社区圆桌会议座谈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综合考虑车辆停放、人车通行、区域发展等方面,最终大多数代表同意对昙华林景区实施单行,为落实好单行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武昌区公安分局、武昌区交通大队、粮道街道办相互配合,由交警负责外围主要路口设施的完善及警力的落实;粮道街道办组织13名社区领导,明确社区书记负责制,认真落实每一个进出口的值守;由街道城管队员加强对共享单车乱停的守控和转移工作,保障了行人通道的安全畅通,出行环境的好转带动了区域的发展,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又进一步推动网红街区的提档升级。“环境好了,人流多了,我更愿意长期在此深耕。”经营咖啡店的胡先生说。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武昌区交通大队结合共同缔造理念,走进企业、学校、社区等,以问题为导向,问需于民,综合施策,把交通管理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实现共赢。


    提档升级服务文旅发展

    这个春天,武汉以“美丽经济”激活了城市文旅,大多数游客对武汉的第一印象就是从火车站开始。

    “武汉人气越来越旺,我们去年夏天也来过一次。这次明显感觉汉口火车站的交通环境有改变,乘坐出租车也更加便捷。”5月2日,来自石家庄的周先生说。

    今年初,江汉区交通大队对汉口火车站外整体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对出租车等候区域进行了扩容,并设置专用进入通道与私家车分离管理,这样一来不仅缓解了汉口火车站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还让旅客们体验感更佳。

    华昌出租车公司的贾师傅觉得,交管部门把出租车进口由汉口站西路调整为银墩街汉口站横路口进入的措施比较合理,以空间换时间,减少主干道的拥堵,提高了接送旅客的效率。

    “汉口火车站通行的痛点就是出租车排队外溢引起主干道通行受阻。我们对出租车候驶区扩容,还配套完善了标线、标牌、信号灯等设施,为八方旅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江汉区交通大队秘书科民警廖慧说。

    绿色线路为出租车进站候客线路

    今年“五一”假期,190余万人次涌入东湖风景区;清明假期,“顶流”东湖樱花园接待游客超30余万人次。

    东湖风景区交通大队为缓解旅游潮带来的景区拥堵问题,采取五个“微循环”,对磨山、樱花园、梨园、省博物馆等热门景区周边道路实施单向通行,进一步提高了通行效率。

    此外,他们还依托数字技术,通过预约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已预约4.5万辆车进入预定停车场。

    “我们一方面内挖潜力让出政府机关、景区管理处停车位,充分利用停车空间,同时与导航互联网企业深度对接,通过整合数据资源,让预约停车降低旅客时间成本,赏花游园更舒心。”东湖风景区交通大队秩序科科长介绍。

    江城武汉,因水而兴、因商而立,因路而胜,因武而昌,武汉交警以人民幸福为理念,以安全畅达为目标,服务商旅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徐飞 张建勇)